日常訓練

Kavic Feng
|
日常訓練
|
慢跑、重訓

重量訓練

或許很多人會認為重量訓練對於爬山來說無足輕重,這想法可是天大的錯誤。若是完全沒有運動習慣的新手,重量訓練是相對安全許多,能幫助增長肌肉的方式。並且由於重訓重量能很直觀的看出進步,相較於一開始直接上有氧練習,會更不容易感到枯燥。

以下是我認為爬山重訓需要重點練習的部分:

  • 臀腿
    • 非常簡單的道理,爬山用最多的就是腿部,上下坡善用大腿肌群發力能很大減低膝蓋、腳踝壓力。
    • 建議動作有: (相對)大重量深蹲、硬舉、保加利亞分腿蹲(可增加腳踝穩定度)、腿屈伸(前腿)、腿彎舉(後腿及小腿)
    • 特別提出來一個動作是腿外展,能訓練到臀中肌,在穩定髖部上有非常大的作用,並且平時蠻難訓練到的,推薦!
  • 核心
    • 運用核心發力來更好輔助大腿帶動雙腳,選擇自己喜歡的動作訓練就行。
  • 手臂
    • 在台灣的山岳常常會遇到需要拉繩的地形,在天氣乾燥時通常能僅藉由腿腳力量就爬上去,但若遇到潮濕天氣,你的手臂力量就會變得非常重要
    • 二頭推薦動作: w槓彎舉、垂式彎舉
    • 三頭推薦動作: cable下拉、w槓或啞鈴碎顱者

胸、背、肩則沒以上部位來的重要,當然如果想要安排一周固定課表,並把這些部位加進去,也是毫無問題的。

有氧訓練

僅推薦Zone 2訓練,詳細說明可以參考此影片:


簡單來說,Zone 2就是輕鬆跑,並能保持一定時長(45-60min),
輕鬆跑的定義我會定為: 能與人持續交談而不會斷斷續續、喘不上氣,
當然最準確的方法還是戴上智慧型手環、手錶,並實時觀看心率(這邊推薦小X手環,便宜好用)。

僅推薦做Zone 2的原因是,爬山是一個一直在考驗你恢復能力的運動,
並不會也不希望有一次性把體力耗光的情況發生(例如短跑),
而Zone 2訓練就能很好的鍛鍊此能力,並且跑起來也不痛苦,各個階段的跑者都能視自己情況來調整。

場地則可以從跑步機開始(怕人看的話),進階到操場,最後前進戶外,
讓你的腳不受限的跑在任何地方,晚上或是清晨跑的話更是舒服,還能幫助睡眠(當然不要太晚跑)。

中正學生則很推薦校園越野跑的路線,
有很長的上坡及下坡,一趟約3.7km。
能訓練到如何在長上坡控制要爆掉的心率,
或是如何透過輕鬆的長下坡恢復體力,非常推薦!

最後要特別注意的幾點:

  • 呼吸: 網路上很多人會推薦呼吸頻率,但我的想法及經驗是你剛開始跑,若太在意呼吸反而會把自己的節奏搞爆掉,所以呼吸頻率一律建議自己舒服就好
  • 步頻、步伐: 步頻及是腳踏的頻率,步伐則是一次跨步的長度。通常建議是上坡步頻高步伐短、下坡步頻低步伐長,但大部分時候還是得看自己狀況調整,若過於喘,則可降低步頻來休息。
  • 重心: 上坡或是平地重心靠前(越陡則越往前),下坡則是重心微靠後避免跌倒。
  • 腿部發力: 非常重要! 重心會靠前便是為了使腿部肌肉去做送髖動作來帶動雙腳,若是跑完一趟慢跑發現有奇怪的地方痠痛(ex: 小腿、腳底板、膝蓋),則一定要注意是哪裡出錯了(動作或是鞋子不合適)
    • 實際例子: 有一位同學腳底板疼痛,是因為動作不對。而另一位同學腳底板疼痛則是因為穿著平底鞋慢跑。

課表安排

一周七天

週一 拉 (背部、二頭、核心)

週二 有氧

週三 腿

週四 有氧

週五 推 (胸部、肩部、三頭)

六日 休息

若是週五有安排爬山訓練,則會把推日與腿日對掉,將爬山當作練腿

Kavic Feng
Kavic Feng

更多紀錄